眏字五行属什么?
印,繁体字作“印”。从辛从印,象印章形。本义:印章;官印。 《说文》:印,信也。汉官印也。从言,从印。凡印之属皆从印。
引申义:凭证,标志。 《诗·大雅·绵》:以昭其明。又如:印书(用印来证明书的内容是真)、印封(用印把信件等封起来)、印有(古代帝王任命官员的符节)。再引申:显著。 《礼记·檀弓下》:有冕而亲迎者。郑玄注:天子诸侯亲迎,服衮冕者也。又有爵弁而亲迎者。郑玄注:大夫士亲迎,服羽冕者也。
由此引申指痕迹。 《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我之沼乎? 以至引申指书信。 《战国策·秦策三》: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之意如何?”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中国后,建立了郡县制,皇帝直接统治天下。皇帝御玺的印纹为赤色,象征天地之间,因而亦称“赤印”。汉代建立起了由中央派出刺史,监察地方州郡的制度。汉武帝时,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为了表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又设置了益州部刺史,专门监察益州地区的蛮夷侯国。这些刺史初设时不属京师重要机关,所以他们的官印不铸于金,而铸石。这种官印称为“汉印”。汉印文字,多用篆书。
隋唐时期,官府所用印信仍袭用汉印制度。唐代规定:三品以上官吏的官印为金玉质,四品以下官吏的官印为铜铁质。宋代沿袭了这一制度。但这时朝廷已有诏书可以用蜡印的方式传递的情况出现。所以宋人也已经看到了“朝印”与“夜印”的区别。这里的“朝”是与“夜”相对而言的,已不是早先“早晚”的意思了。
明代沿用宋元以来的制度,但是并未明确规定一品至五品的官印质地。根据明代文学家张瀚所著《松窗梦语》中的记载以及明代其他一些文献资料来看,明朝二品至五品的官印应该是玉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