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字五行属什么?

滑怡彤滑怡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曰:获,猎也。从又(手)、从禾,会意。又者,手也;禾者,嘉穀也。手執禾而獵,故謂之獲。 又引《廣韻》曰:“獲,獲米。” 考證: 《集韻·覺韻》:“穫,刈禾。或作獲。” 則獲字最早本為形聲字,以手部指事為形,從禾為聲。因手執禾為獵獲,故其本義即為獵獲之意。亦通作穫。

《禮記·月令》:孟冬之月……殺獸以祀天神。季冬之月……乃命漁師,伐鯨魚,稅龜甲。《周禮·秋官·司烜氏》:“凡祭祀,帥執事者,以扃戶掃除,焚燎,頒獻玉帛牲體於王前。”鄭玄注:“燎,燒柴也。”

後來漢代學者用訓詁學的方法研究文字時發現,許多形聲字聲符的音值變化较大,並不能表達實義。這類形聲字在六書中屬於假借。許多字書都將獲字歸於此類,如《說文解字·禾部》:“獲,獲稻也。” 這樣,獲字的本義就與獵擊無關了,而是專指收穫谷物之事。

但《說文》收有獲字,且獨列于禾部,作“獲,獵也。”明言其本義為獵捕。且與《禮記》《周禮》所載儀式所用動物相匹配。可知古人設計該字形時,把“穫”字寫成“獲”字,其本義就是獵擊。

後人用訓詁學的方法研究古文獻時發現,許多傳世古書中,獲字皆作“穫”。如《墨子·尚賢》:“昔者舜堯讓位,禹治水,湯攻桀,文武平周亂,此四聖人之處,世異業殊,而莫不有大功。論古之爲善,豈有既爲榮貴而又受饑饉(飢荒)乎!吾未之見也。”“農於田,樵於山,蒐狩(打獵)於川澤之中,非有事於天地之神灵,欲以勞苦其身,積日累月,而況死乎!吾未之見也。” 《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晏嬰之言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其鹹咸昧昧,故能調五氣使和焉。今君上僭天子,下虐百姓,內暴親族,外威四國,德非水何能調哉?”杜預注:“羹,肉汁。”

上述史料中的“穫”字,皆當為“獲”字。可見先秦時已多通作「獲」。則「獲」之本義為「獵取」。「穫」之義為「收穫作物」。 《說文》所載“穫,獲稻也”,是後起之別義。

上官福照上官福照优质答主

在古代汉语中,“获”本来是狩猎、射猎的意思。例如,成语“不遑启处”出自诗经——“王事靡盬(гу),不遑启处(qǐchǔ)。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国有甸(diàn)事,不一定予。田(tián)唆令服。即麦齐斩,获损(shěn)谷。于以恒情,不越填报(yù tǒu tāo)。”后来,人们把它引申为取得、得到、抓取、战胜获得胜利;禽兽、野兽等被抓住、遭到擒获、俘虏等意思。例如,在孟子滕文公上篇中“有为神农之农说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其夺民之蛇鳖鸟兽也多矣,皮不可胜(shēng)衣也,是与民争蛇鳖鸟兽也。‘文武之政,未有以仁义服人者也,是亦率兽而猎也。’”

从“获”的字义来看,首先,它是一个会意字,由“弟”和“手”构成。弟弟手擒禽兽,兄弟分享。因此,在取名时,最好与“兄”字、兄字旁的字搭配,表示兄弟和睦,手足情深,团结一心,取长补短之意;其次, “弟”和“手”均有金的意义,因此,获字有金的意义。因此,“获”字的五行属性为金、火。

以上分析是基于“获”的本字——繁体字“获”字而言的。对于简体字“获”字,其字义、字义、字音、字意象、字结构、字理等是否和繁体字“获”字一致?繁体字“获”字所引申的意义、引申的训诂等是否也可以用于简体字“获”字?这一问题,还有待于研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