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是什么生肖?
首先,我们区分不同动物的生肖要看它们是不是同一个属里面的动物,例如都是羊属的:山羊、绵羊、盘羊;或是同一科的:兔子、老鼠、仓鼠等…… 这是因为同一个属或科里的生物,它们的祖先可能相近,而遗传了共同的特征,因而从外表就可以区分它们。而有些不同属的动物,往往可以通用“生肖”这个概念,例如狗和猪,鸡和鸭,牛和马等等…… 其实,对于不同属的动物,要确定它们的“年岁”是很简单的——只要算出它们的出生年份即可。但是同属或同科里的动物,情况就比较复杂。
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度的,对某件事物记得很熟的人并不一定能很好地记住另一件事物。如果我们要给某人一个特定的生日,通常只能记到年份,而无法精确到具体的时间,例如“1983年2月3日生”与“1983年2月4日生”这两者相差一天,但都是“癸亥年甲寅月丙午日”,都符合属相“猪兔”交替的特征。那么这两个人都属于“属猪”的范畴,都拥有“猪”这一属相。 而这“差了一天”的结果就会体现在“立春”这一节气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春”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古书《群芳谱》中说:“立,始建也。立春,春之气始而建立。”古人把每一个节气分成了十二个“候”,每个 “候”对应着一种植物的生长状况。
在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便是“立春”了。而“立春”这一天,正好与十二生肖中的“虎”相对应。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个农历年份里“立春”所在日期与“立春”之前(含当日)有多少个“甲子”来得到该年份的生肖。
举个例予说明:例如要从公元1975年的“立春”算起,找出这一年属于什么生肖。1975年是乙卯年,这是农历鼠年。在1975年里:正月(立春前)有5个“甲子”,二月初一“立春”,初二“雨水”,接着是“惊蛰”“春分”直到三月十五“清明”,共10个“甲子”,整个正月和二月一共有15个“甲子”;三月以后:四月“立夏”,五月“芒种”,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八月“白露”,九月“寒露”,十月“立冬”,十一月“大雪”十二月“小寒”,一共9个“甲子”。
由于15+9=24,超过了12,因此需要往前找一个月的“甲子”,也就是从十一月份的“大寒”开始,一月共有31天,除去31-24=7,还剩下6个“甲子”,故农历十二月实际上是7个“甲子”,这样整个农历一年加起来总共是24+7=31(个)“甲子”。用31除以12,商数26,余数5,所以那一年所属的生肖是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