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么看五行?

桓彬逸桓彬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因缘而生的,因此没有所谓的“本质”一说。 至于你说的金木水火土,那都是众生假借这些物质来认识世界所形成的概念而已,就如我用“一”和“多”来形容我所看见的东西一样,其实“一”和“多”本身也是假名,是众生为表达概念方便而创造的符号,这样才有“一多相容”等论断。 所以你说“金本质冷”、“水本质寒”…这都没有意义的,就如同我说“这棵树高”、“那棵高”……树的高矮本来是没有所谓“本质”的,是众生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感知而已。 如果一定要说“金本质冷”有意义吗?也是有意义的——当我说“金本质冷”时,我的意思是指“在一般情况下,金呈现出的温度比较低”(注意这个一般情况,因为存在特殊情况)。所以这里边包含了“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两种元素——对普遍性的描述和对特殊情况的描述。

同理可解释其他四种元素。

最后补充一点:佛教并不是不强调因果报应是存在的,只不过不是以五行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例如有人说他天生性格火,脾气大;有人问他为什么脾气那么大呢?他说因为他是木命啊!脾气这么大是木的特性……这是不正确的。如果说“因为他是木命所以他爱生气”成立的话,那么“因为他是水命所以他爱哭”是不是也成立呢?当然不成立啦,有没有看出这里面是含有一个特定条件的?

就是“他在某段时间内的表现是和他的属性相符合的”——如果他不生气的时候比较多呢?或者他生气的时候比他爱哭的时候多呢?五行是众生建立起来的一个体系,是用来帮助理解世界的工具,而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貌。

乐惠敏乐惠敏优质答主

“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元素,其实是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五种形式。 在《周易》里称之为八卦中的五组卦象——乾(☰)、坤(☷)、震(☳) 巽 (☴) 坎(☵) 离(☲) 艮(☶) 兑 (☱) ——对应的是五对阴阳:阳爻居下与上阴爻相对;阴爻居上是阳性,下是阴性。

在易学理论中,一个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由柔到刚,或者由弱到强的一条路前进的。 金为刚,从坤卦的一阴一阳变为坎卦的二阴二阳就是金的形成条件;而土为柔,则是在离火上烧,变成离卦的三阴三阳而成形。 而木为风、水流和土地等组成的,是从地下的阴气上升形成的,即从震变巽的过程。 火为光,只有日月的光芒才能照耀大地,因此是离火从兑所化,也就是兑化为离的条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