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已形成市场经济制度,工资作为要素价格的一种,和其他要素价格一样,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因此具有行业和地区差异。
对于我国当前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部门与垄断性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我们认为属于市场经济体制发育期的暂时性现象。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我国教育和卫生等社会服务部门的收入与其他部门不存在很大的收入差异;改革开放之后,上述社会服务部门的收入和其他部门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随着市场化深化程度的提高,相信这一部分人的收入会逐渐赶上,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出现超越,从而缩小和垄断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这是因为,对于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从工资差别的最弱部分、最容易变动的部门开始改革,因此,1985年开始进行的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工资制度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打破企业内部分配的平均主义,并逐步赋予了企业自主确定工资水平和工资分配及支付形式的权力。因此,这些相对具有生产率外溢性、垄断性较弱的部门在工资分配上更容易体现市场化原则,更易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中获利。
而在现实的劳动力市场上,我国这些社会服务部门存在较大的人才流失,因此该部分人才的供给相对紧俏、稀缺,也应得到较高的补偿。1999年开始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在原来事业单位中实行的普通工人的等级工资制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职务工资制基础上统一了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并扩大了分配自主权,因此该部分人才的收入进入新一轮增长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