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年赢了几个冠军?
日前,20岁的年轻小将王博在第六届世界智力运动会上,连夺标准规则赛和超轻型飞机智力运动比赛两项冠军,成为世界智力运动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双料王牌。
不过,与这位年纪轻轻便取得如此硕果的真功臣相比,他的“替身”男主角却被曝料根本没有参加比赛,而是由两名业余选手代替,而这两个冠军本来属于由中国台湾选手丘志伟和朱鹤崧取得。
尽管这样“输”得有面子,不过,“国家队”的这种做法还是招来一片抨击,网友们纷纷在网络上评价“中国象棋界怎么了”、“一个世界冠军,两个第四名”、“双输”云云。
作为世界智力运动会三大标志性活动之一的象棋比赛,根据规定,象棋选手一旦“临阵脱逃”,就会被取消比赛资格。而“业余选手代替国家队参赛”的行为,更让中国智力运动协会和中国象棋协会尴尬万分,不过,他们“先抵赖,后道歉”的处理方式,仍然难消国内舆论的愤怒和韩国棋手以及国际棋联的不满。
中国象棋协会一方面发出声明,称两名“替身”选手不符合规定,将会受到处罚;另一方面,官方还对邱志伟和朱鹤崧做出取消2013年比赛资格的处罚。国际棋联则明确表示,对中国象棋协会的处罚不满,“无法理解”这一决定。
当然,尽管“替身门的”幕后黑手最终还是浮出了水面,并且还将遭受到国际棋联和中国象棋协会的惩处,但是,由于他没有在第一时间主动“投案自首”,因而,国际棋联和两国棋联都无法就此为其开出“免死金牌”。
尽管棋协方面的处理决定基本上回应了“替身门”的事件,但是,是否就可以让此事就此打住,让公众对“中国象棋界”的愤怒稍稍平息,却是一个令她们相当棘手的问题。
试想,如果这样的事都不被禁罚,那么,中国象棋界还有何权威可言,这样的“世界冠军”还能给公众带来什么“冠军印象”?
在“世界智力运动会”即将在内蒙古举行之前,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无异于给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智力运动添乱。而中国棋协自王博摘下“双料王”头衔以来,所采取的种种回应措施,也让公众对其权威性和公正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更何况,此次“替身门”事件除了让国际棋联和中国象棋协会难堪之外,也让20岁的冠军得主王博陷入了一场“人生污点”。
为此,笔者给同样争议不断的“中国象棋运动协会”献上一计:要么,公开“认错、致歉”并从重处罚,以消除对韩国棋手以及国际棋联和中国象棋协会的损害;要么,将“两个冠军”归还台湾选手,以明真相、彰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