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小学怎么样?
作为曾经的校区负责人,我以我对这所学校的理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首先从学校的历史沿革来看。原址位于崇文门内,是一所清朝皇帝授命建造的皇家官学——京师同文馆(又称“京师同文堂”),创办于公元1862年。由时任两广总督兼洋务大臣的李鸿章上书光绪帝,奏请设立。最初隶属于礼部,后改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学校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其培养的对象是清政府选派的皇族子弟和官员子弟。这些学生来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家境较好,接受新式教育,思想较为开明。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学校里,能够充分实现“平等”“自由”等西方价值观,学生们能够充分体验和运用这种价值观(比如男女共校、比如外宾接待等学校活动中)。对于当时中国社会而言,这样的活动无疑是有“革命性”意义的。所以这所学校里走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眼界开阔,思维活跃。
作为一所官办学校,它的经费来源于海关税,每年大约有四万两白银的财政拨款。在学校经费不足导致拖欠教师工资的时候,有的老师就会自己掏钱贴补教学支出,比如著名的数学老师庄仲方就多次自掏腰包发放奖学金和补助生活差生的费用。
学校的硬件设施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教学楼里有电灯、自来水,操场有足球场。为了培养留学生,还建有专门的留学生宿舍。 但好景不长。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因担心外国侵略者入侵,校方紧急关闭校门,将财物和图书档案集中起来保护。随后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校园遭到严重破坏。战后,学校虽然在废墟上开始复课,但已物是人非,当年的盛况再也回不到了。
我小的时候住在学校附近,对这所学校有着特殊的感情,每次路过都忍不住多看几眼。后来高考落榜,又辗转来到这个学校的旧址就读。走进校门,一切仿佛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多了一分沧桑。那时学校还没有拆迁,我的高中就在原址上建起的。我每天放学都会到学校的旧建筑里转一转,在教室里自习,或在草坪上晒太阳,这样能让我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也能让我更好地怀念过去的时光。 2017年的暑假,我最后一次来到这里,学校即将被拆除,我站在楼前的广场上,望着眼前高大的建筑群,心潮澎湃,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