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武术中有什么拳?
这个得从历史说起,中国最早出现的拳术是“拳法”,起源于战国时代。 那个时候的武人交战靠的就是手中的兵器,像刀、剑之类的。然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形态发生了变化,攻城拔寨成为了主要形式,近战格斗的机会减少了,而这时候远射的工具弓弩得到了发展。这就使得手持刀剑的武士失去了作用,于是一些精通技击的武者开始开发新技能——近身搏击配合手撕脚踹等技巧来杀伤敌手。这种技击多用于街头巷战或者个人武勇的表现,所以深受平民百姓的喜爱,传播广泛。
到了汉朝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以传授拳法为职业的“武术家”,他们一般都会传授几个最基本的招式,然后让学员自己组合排列形成不同的套路,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技击水准。这些基本招式在汉代叫做“拳法”,而由单练转向对打又称之为“打拳”,东汉末年著名武术家王平所著《博斗全书》中有记载:“拳,拳法之总名也……有单练、双练之分;有长拳、短拳之别……”,这里的“拳”和“打拳”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太极拳”“太极剑”“咏春拳”等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汉唐以来在民间盛行的拳法受到了官方的重视,许多达官贵人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也会去学些拳脚,一些武功高强的人还被招入了宫中担任护卫和教头,如杨家将中的杨延德就因拳脚好被宋太宗赵光义招入宫中充当殿前司都点检,其子杨文广更是因为精熟武艺而被加封为神臂将军。宋朝以后,民间拳师的收入变得合法起来,他们除了收徒传艺之外还可以开堂授课、举办擂台赛等活动,收入相当可观。因此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传统武术的黄金期,各种流派层出不穷,拳种五花八门让人目不暇接。但这一盛况并没有延续多少年头,随着清朝统治者的禁武政策,民间武林逐渐没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