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簋街有什么?

丰以傲丰以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九门走九门,全凭嘴一张”。这句话形容的就是老北京著名的曲艺行当——相声。提起相声,人们总是会想到“京味”“传统”“包袱儿”这些关键词。而说起“京味文化”,除了郭德纲、于谦的经典段子,不得不提的还有一条——“簋街”。 作为全国有名的“夜生活天堂”,北京的簋街不仅有很多美食,还有许多与美食相关的故事和趣闻。其中不少都与相声有关。

一、“文吃”还是“武吃”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饮食都是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关于吃的笑话、笑话里提到的食物,也总是能引起广泛的关注。 清末民初的时候,由于国门洞开,许多外国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播宗教信仰、传播西方文明(当然也包括了西方的美食)。他们之中不少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曲艺很感兴趣,常去找伶人(俗称“角儿”)说段子听。

有一天晚上,一个英国传教士带着他刚娶的中国妻子,找到了老戏园子“广和楼”,点了一出《群英会》。席间,教士指着周瑜对夫人说道:“看见了吗?那就是三国时的周瑜。我给他起的英文名字就叫You,谐音就是‘周瑜’。他可是个英雄,文武双全呢!”

夫人笑了笑,对丈夫说的话不置可否。不过她也没有反驳,只是顺手给丈夫夹了一只鸡腿放在他的盘子里。 教士边吃边夸道:“中国的鸡肉可真好,又好吃又有营养,不像你们在超市买的那些经过冷冻的。” “是的。”夫人赞同道,“而且中国人吃鸡肉时有个好习惯,不吃骨头,只啃肉。这一点你们英国人可就不如我们中国人了。”说着又给丈夫夹了一块排骨,放到了他的盘子里。 教士一边咀嚼着鸡肉和排骨,一边问夫人:“那你说,周瑜这是属于‘文吃’还是‘武吃’呢?”

二、鸡吃啥? 在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因此很多字都不认识。但凡是识字的,都有机会去念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等古文。而旧社会的教育理念是按照孔孟之道培养人才的,因此读书人要先学礼,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对错。如果读书人犯了错,还要读“戒条”。

所谓“戒条”是规定学生不能犯的错误列成条文,内容大多涉及道德修养方面。如“戒贪”中就有“不得贪婪赃物;不得借端勒索;不得以公济私,除暴安良”等内容;在“戒斗”中规定“不得无故殴打他人……”而“戒嫖”的内容最精彩,规定也最为详尽,共计一百零八条,从行为方式到具体情节,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比如第一条就是“凡本校学生,俱属贫苦出身,家庭原无积储……故平日应有节俭之习惯,不许奢侈浪费。每月伙食银钱有限,须量入为出,不准超过所限。”

三、蛤蟆鼓 清末民国初年,相声行业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除了传统的单口相声外,还出现了对口相声和新相声两大门派。其中新相声的代表人物是张寿臣。

张寿臣是河北宝坻人,少年时代就跟随老师赵彩章学习相声技艺。后来因为战乱,他辗转来到了北京,开始在北京从事曲艺表演。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蛤蟆鼓》,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个故事具有鲜明的“讽刺意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