炤婵是什么生肖?
“炤”字在现代汉语里简化为“照”,读音同“照”。这是一个形声字,从火,昭聲。本义是指灯火、光亮。 “炤”字在古代还有一些不同的写法,如: 宋本廣韻中“炤”字的注音是“直弔切,音召。《詩》曰‘夜未央’,一作‘夜昭昭’”。可见这个切音字“弔”的读音和今天类似;而“昭”字的读音更接近今天的zhāo。
清人段玉裁撰写的《說文解字注》中的读音与宋本广韵基本一致。 “炤”字还有一个读音“直绍切,音召。明也”。也就是说“炤”字还有另一个读音shào。根据古代典籍里的用例来判断的话,“炤”字应该有两个读音:召zhāo 和 shào。 然而,有趣的是,今天我们用的普通话里面只有shào一个读音。那么,为什么第二个读音shào消失了?为什么是shào不是其他的字呢?这还要从西周的青铜器说起。
西周早期的一个青铜器作銘文“隹十又二祀,王才(在)周原,嗣王御事,允兴厥师于东。……唯正月朔日,辰不集于房,唯兹夜未央。” 这里的“未央”一词意思是没有结束,也就是今天夜晚还很长,月亮还没有到正东。根据其他材料来看,这个“央”字应该读作yàng。 然而,到了西周晚期,同一种字形“央”出现了两个读音:一是阴平阳普均读作yāng,二是清音gāi。其中第一个读音继承了上古的读音,第二个读音则属于浊上归去。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错综复杂。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古今之音声异,不可知,则采古之言,以相考正——所谓‘稽古’者也。”于是汉代出现了“古音”的说法。“古音”实际上就是汉代学者根据先秦典籍记载做的声谱表。从东汉杨雄所著《方言》开始,到南北朝刘熙撰写的《释名》再到现在我们使用的字典,“古音”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古音”中“央”读作yāng,而“召”和“梢”的偏旁“艹”对应的就是“苗”部,所以,“蚤”、“早”等字的“早”部读音就应该符合“艹”+“央”的组合,读作yāo。 而“杪”字“草”部的读音正好也是yāo。因此可以推断出“炤”字第二读音shào实际上是“草”+“肖”组合,读音为x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