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在哪?
“成都平原”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一般说来,广义的成都平原,西起岷江出山口,东止于龙泉山(五桂桥),南抵邛崃山,北界龙门山,总面积约2.9万平方公里; 狭义的成都平原则仅指成都市及其附近地区,约1456平方公里。
从地理环境角度看,成都平原属于四川盆地西部一部分,其北部与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松潘草原)所环抱,东部和南部被丘陵所环绕。这里海拔高度一般在五十米上下,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纯,河流密布,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著名的“天府之国”。
成都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古蜀国国王开明大帝就在此定居立国,史称“蜀王”或“蜀侯”。当时,成都属西南夷地域。西汉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111年)正式设立郡县制,成都由此走向全面繁荣。东汉末年,刘璋据有此地,定都成都。蜀汉刘备以成都为国都,史籍中常称其地为“蜀”或“汉蜀”。后来魏灭蜀汉,曹魏皇帝曹睿把蜀汉皇帝刘禅迁往洛阳居住,并在成都建立宗庙祭祀。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统一天下后,又因晋天子司马炎母系出自蜀汉皇室,因此封蜀汉后裔为汉王,并移居原蜀汉都城所在地,以彰昭汉室血统。至此,历代统治者都将成都作为州、府、道、省会乃至国家中心来建设。今天的成都正是由这些历代的古蜀国、益州、蜀汉以及西魏的京兆郡演变而来。 成都在历史上还被称为“少城”“蓉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