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历,这个字五行属什么我不知道。 但可以用我用的方法计算一下,因为历字的部首是“日”所以先算出日的五行,然后再加上部首的五行,就是字的五行了。 日的五行,在阴阳五行里属阳土,又叫日光、炎火。 用五行的数字推算,日主的五行是7画,加上首部的五行3画,合起来就是10画,属五行当中的阴土; 而农历的每一月都有两个节气,一个在月末,叫月尾节(也是末伏),另一个在中旬,叫月中节。 每个节气都有十五天,所以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闰年还多出一个节气)那么每个月就有六个节气。
而六十甲子每两年是一个周期,每一个周期都有六个立春。 立春一般在月初,叫做正月节。 中间的两个节气是雨水和惊蛰,最后是清明。 所以从立春开始,每月的节气就由月初移到月中。 以此类推,冬至节后第一个节气是小寒,第二个是小大寒……如此往复循环。 因为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此后白天慢慢增加,到夏至达到极点,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然后在逐渐减少,至冬至再次达到极点,然后白天慢慢变长,直到春分。 这是根据天文推出的农历的五行,当然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这里只是给出大概的方向。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学、建筑、等学科。含有五行相生与相克的内涵。五行,即为木、火、土、金、水。五行者,水、火、金、木、士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属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稿作甘。
历字的注解:
历,从石、吏声。本意指计时单位,一年为一历。
石者,坚也,坚牢如石也,引申为不变更之规制。为保持历法计时的相对准确,古人不断修订历法,使历法更符合时令农耕需求。故而衍生出经历、阅历等。历法不断修订变化,故而衍生出历练。历行,即坚持施行该历法制度而不变更。
历字的字解:历,甲骨文字形像以手持器具进行切割石头。金文字形上部“石”更像石头,下部“吏”为持器切石之形。本义是切玉。引申为经历,阅历,历朝。
历字五行属土。历代天干地支纪年开始的“甲子年”是历字的诞生年,因为历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没有,历字是“历”字后来的简化字,它们的字义、字源与字例都一样,因此,“历”的五行属性也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