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字在五行属什么?
“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象形。上小下大,像植物的种子或果实,而植物的果实多为圆形,所以上面的点代表成熟、饱满、圆润的果实时常弯曲,表示下垂的意思;下面的横画加撇,则是对种子或果实进行收割的形象化体现——“收获”。 《说文解字》中解释“子”字为“十一母。象形。木下曲者,有子之形。从二象,凡子之属皆从子。”即子这个部首像草木结出的果子,而且是一串结在一起的果子。 “籽”字的基本含义就是植物果实里面的种子,如菜籽、豆籽等,引申的意思就是指一些物体里面可以繁殖后代的部分——比如鱼籽、蛙籽等;再者,由于古代人们制作染料的方法是从植物中获取色素,然后把染色剂注入棉花、蚕蛾等动物的体内使其完成染色过程,于是这些被注入的植物或者动物也就有了“籽”的含义,如茜草籽、墨籽。最后,因为古人发现许多植物种子表面有一层粘膜状的东西,能够使种子附着在动物的毛发或者羽翼上并帮助其传播扩散,这层粘膜状的东西被称作为“油籽”或者是“籽毛”,用来形容类似的事物的时候就用上了“籽”字,现在“籽油”“籽仁”中的“籽”就指的是这种含有粘液的种皮部分。
“籽”字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在古代文字学著作当中没有找到关于“籽”字的五行属性的记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籽”字属于木的字根。这是因为“籽”字的形体构造当中的第一个字是“木”——也就是“树”或者“木”,《说文》之中对“木”字的诠释便是“木,树也”。“木”字本身就是五行的标志。 另外需要提到的一点是,古代的“火”与“水”两个字在古代不同的意思,现代汉语当中大多数情况下是通用的意思,但在文字学当中,两者是不同的字——前者表示的是“水”流动的发音(“水”作为饮用水时的读音),后者指代的是液体或者气体燃烧时发出的热量——因此古书中的“水火既济”实际上应该是“水火未济”。这里提到的“水”指的是“黑水”,其实就是煤灰或者烟灰的味道,而这里的“火”指的是“赤火”,也就是烟囱里冒出来的烟。
根据《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中的记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六宗惟节。”其中“昊天有成命”的“昊天”指的是苍天上空,即现在的“青天”;而“成王不敢康”的“成王”其实是指木成林,“康”即是草木茂盛的样子。这句话的大意是说,木成林获得了上天赐予的好名声,所以成王兢兢业业不敢荒废,早晚都认真执行上天给予的使命,各种祭祀活动都能够按照规定的等级顺序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