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是属于什么五行?
我猜你是想问,“王”字属于什么五行吧! “王”字的五行属性是土 有人问了,为什么是土呢?难道“王”字里面不是有“玉”吗?怎么会是土呢? 其实这个“王”字的五行分析起来特别简单,“土”就是那个“玉”旁边一横,那一横是土,整个“王”字中间是空的,所以属土。 这个“王”字头上的“宀”其实没什么用,“宀”在五行里属水。 “宀”下面是“玉”,“玉”的五行属性是金。 所以“王”的五行应该是金水相生。 当然“王”字头的五行和“王”本字的五行是有区别的。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珠”字,“珠”的五行就是水。而这个“王”可是不一样,“王”要是属水,那汉字都是水了。 这是因为汉字有一个规则,叫作“以形补形”“以偏旁补偏旁”。
“王”这个字,属土的偏旁(玉)上面还有一个属水的偏旁(宀),根据偏旁生克的道理,王自然属水。而“珠”却是相反,属于水字的偏旁(两点水)上面的“朱”字,也就是“红”字,是属火的,根据火生土的原理,“珠”就属火了。
成毅优质答主王字的五行为水
王(拼音:wáng、wà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斧钺,本义指兵器,又假借指表示显贵的人,引申指国君,进一步引申指大、首领。王字在后世发展中分化出表示亲族中辈分最高者的“王父”的“旺”字。
王字在先秦典籍中,既作“旺”讲,又作“王”讲,直到汉代,两字才在意义上固定区分。王国维指出“本非一义,后世不识古文字,故合二义而作一字”。
“王”字字义引申过程的总的特点是由物至人,逐渐精神化。在本义兵器的基础上,该字假借指显贵的人,引申指周初所封的诸侯国(如燕王、楚王)。又引申指天子、君主,即“王天下”的“王”,是“王”的核心意义,故《说文·王部》将“王”解释为“天下所归往也”。“王”字又从表示人扩大词义,“天下”是很大的范围,故“王”字引申指大、首领。由以上引申义又转指专制、独裁,如“称王称霸”。
“旺”字字义引申过程的总的特点是从宗族范围的人类名称扩大。本指周代的亲族中辈分最高的王父,引申指家族中辈分最高的长老。
王字在卜辞和金文中作图1和图2,王字的篆文和小篆,如图3和图4。
许慎《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许慎的意思就是说天下人所归往的就是王。董仲舒说古代造字的人用三横并加上一竖贯穿其中(“王”字)的意思就是王。“三”代表天、地、人,能够把天、地、人贯穿起来的,就是王。孔子说“以一统三就是王”。“王”字在金文的字形演化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字形,但它们基本还是由一个“横”字加上“一”字组成。如图5和图6分别是“王”字在周代和秦代金文中的字形。不过也有的“王”字由一个“王”字和一个“土”字组成,如图7就是如此。“土”字在先秦时期既可以表示土地,又可以表示拥有土地的诸侯王。所以把“王”字和“土”字合在一起仍然是表示“王”字。又如图8的“王”字把“王”字和“玉”字合在一起表示“王”字,“玉”字也含有诸侯王的意思,把“王”字和“玉”字合在一起也仍然是表示“王”字。
王字的本义是表示表示斧钺一类的兵器。“王”字本来是斧钺一类兵器的象形字。“王”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如图9所示。“王”字像斧钺一类的兵器,下部是把手,上部像刃和斧头。金文的王字有两种写法,一种如图10所示,这是一种合体字,是由钺头和把柄构成。把柄呈弯曲状,和“刀”字的写法相差不多,所以王字从“刀”;一种如图11所示,这是从刀的王字的另一种合体写法。“王”字的篆文如图12所示,是承续甲骨文和金文而来。“王”字从“刀”,故《说文解字·王部》说“六书曰:王,天下所归往也。”许慎又引用孔子的话解释“王”字,“孔子曰:一贯三为王。”《易·系辞》中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把天、地、人叫做“三才”。“王”字从“刀”,用“刀”贯穿“三才”,所以说“一贯三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