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配数是多少?
五行,也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元素。 它们在体内的分布是这样的: 金30.1% 水28.5% 木25.9% 火14.7% 土6.8% 我们体内有64万亿个细胞。也就是说,如果把你身体内的细胞全部排序,组成一个倒三角形的阵列,顶部是金,底部是土,中间是木水火。这个三角形的高度就是金木水火土各占人体重量的百分比。 这个数据跟《黄帝内经》讲的金木水火土在人体中的分布是基本一致的。
古人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在火焰上放置一些器皿,当器皿被加热到一定温度的时候就会破裂,而这些器皿所用的材质对温度的耐受力是不同的。比如,用铜做的器皿温度超过一定限度就会熔化,说明铜对于温度非常敏感;而用水银做出来的器皿,温度过高也不会损坏,说明这种材料对温度不太敏感。于是古人就得出结论:物质对温度的耐受能力不同是因为物质的“本性”(我们现在称之为“热容量”)不同的缘故。
为了进一步描述这个“本性”的差异,古人又提出了一个概念——五行。他们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的元素,并且它们的特性也是截然相反的。 水往低处流,土往高处走,金属质轻向上升,木头质重向下坠,火势炎上,湿气寒下。
所以,当我们了解了这些阴阳五行知识之后就会发现,中医的理论基础与阴阳五行密切相关。而很多中医理论的解释也离不开阴阳五行。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棵树,五脏犹如树根,六腑犹如树枝,五官四肢犹如树叶花朵,只有五脏功能正常,六腑通畅,五官四肢才能得到滋养。 而五脏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树根与树杆之间的关系一样微妙。
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这一整棵“树”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