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檀宫住了谁?
说到这檀宫,不得不提到这房子的主人——王嘉廉先生 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曾担任斯坦福大学中国研究所主任、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等职; 是美国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也是“硅半导体”的发明者。 因为在科学界的杰出贡献,他于1970年被授予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因为对中美文化交流的贡献,又于1985年被授予太平洋西部研究学会金奖(PWR)。 这样一位在美国享有盛誉的传奇人物,晚年为何选择回到中国定居呢?
他说:“我一生的使命就是研究量子物理学和建立集成电路芯片,这两个事业都是在美苏冷战时期开展的,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科技上的问题,还有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这两项事业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使美国能够领跑世界,成为科技霸主。现在两弹已爆,芯片也终于研制出来并不断量产,我的任务已经完成。” 那么完成任务后的王嘉廉究竟做了什么? 他把大部分科研所得捐给了自己的母校——斯坦福大学,还捐建了“王嘉廉图书馆”和学习中心;除了科研与教育事业,他每年还拿出100万美元赞助中国贫困地区的教育。他还长期资助中国的科学家,如中科院化学所的吴奇院士和李标仁研究员等。
2011年,王嘉廉来到上海,将一枚珍藏已久的金钥匙交给上海世博会组委会。这是由他提议、设计并出资建造的“美国馆”中的“功臣之匙”,用于表彰为建设美国馆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工人。 2013年,应北京大学软物质研究中心主任林金明教授之邀,百岁的王嘉廉再次来到北京,为北大师生作了题为《纳米科技与人工智能》的讲座报告。
就是这样一位在世界科技界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伟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2014),却选择了在上海静安区的古北新区开始全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