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胆代表什么?
五行是人体五种物质的存在形态,金木水火土,与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相联系,“肝木”、“心火”、“脾土”、“肾水”、“肺金”。 胆在中医理论中属六腑之一,有贮存、浓缩、过滤、排出等功能,类似现代的消化管和肝脏。
胆汁为黄白色液体,通过胆囊收集来自胰腺和小肠的分泌液,混合而成。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意为肝胆具有决断功能。 “胆为中正之官”源于《庄子·天下篇》:“芴漠无形,变化无常,呼往吸来,惟道是从。”此处的“道”即自然规律,人应该顺其自然,不要刻意为之。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协调。“阴阳之道,静则生阳,动则生阴;阴盛则热,阳盛则寒。” 所以,人体也应该遵循自然界的规律,该出汗就得出汗,该睡眠就得睡眠,该起床就应该起床,不能由着性子乱起乱睡。
反之,就会生病。 那么,怎么判断自己是否违背了这一自然规律呢?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如果能够遵循这十二条养生之道,就能延年益寿。
相反,如果恣情纵欲、暴饮暴食、熬夜成习、大汗淋漓或冬不顾寒,都会损耗人体的阳气,导致阴阳失衡而发病。
顺应自然,早睡早起,适当运动,合理饮食都是有道理的。 这些道理简单明了,但是能够做到的人却不多,所以患病之人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