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字五行什么?
“戶”在汉字中本义为“门”,其本义当与“户”同,《释名·释宫》云:“戸,护也.所以防护不虞,自外以入者也... 故曰‘门户’。”“户牖”是窗的别称也是证据之一 “室”即房子;“家”从宀,表示居住的地方,里面加“女”表妇人在室内生养儿女。因此家的本意应是指有遮蔽风雨之房屋的聚居地而不是指某一特定的人或物(例如奴隶)。而由“家”组成的“国家/家园/家乡”等词都表达了人们对居住地的热爱之情而非对某一具体人的感情。由此可推知,人们最初建“家”的初衷是为了遮风挡雨、抵御野兽和人身安全,后来才有男女同居生儿育女的情感需求,再后才逐渐有了私有财产、社会管理等观念。而“國”则是“家”的总和,它强调的是一国人居住的区域,而非指某一个国家的人民和国家所拥有的财产以及法律体系等等。所以说国是封邦建国后形成的,不是由一夫一妻组成的家演变来的。
《说文解字》中有如下记载:“户,形声.从尸,单省声.本义:门.” “戶,阳也.半門曰戶.象形.凡戶之屬皆从心”(段玉裁注:户者,阳也,半門曰戶 ,象形)可见汉字的“户”,是由“尸”和“单”组合而成的会意文字,“單”简化成“单”之后,“屍”就变成了“尸”了。“户”和“戶”的区别在于一个“单”没省略掉,一个是简化的,其实它们是一个字。也就是说,“屍”就是最初的“户”,“单”才是“戶”。
古代有“六书”之说,其中有一种说法叫做指事造字法,就是用类似符号的方式去指示抽象的概念。这种概念往往很难用具体的图像来表现,所以就采用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比如“一”指代“二”,“二”指代“三”……以此类推……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推测,古代的“户”可能是像上图那样用一个“单”字来做标记的意思。而这个图形本身又很像一扇门的形状,所以就成了“门”的字形了。
至于为什么后来把“单”省略了,变成了今天的“尸”呢?我认为可能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图形很好认也很好写,就直接拿来用了,不再做单独的标记了——这也正好符合了指事法的本质吧:) 据我考证,最早的“户”是个“单”字,没有“尸”的下半截——这就是甲骨文的“户”,金文的“户”和篆文的“户”都是从甲骨文来的,只是多画出了“尸”的上半截而已。但楷书“户”的下半截却已经变成了“又”字了——“手”字的右上半部,因为左右结构的关系,最后演变成了“尸”的下部。这样一看,就明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