莅五行属什么?
首先,这个字并不是“莅临”的“莅lì 莅临”——这是误读、误解。 这个字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到……来”的意思(比如《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东城下,遂出营南道;《汉书》:帝亲幸长安,大赦天下)——这显然是“到来”的意思了 “涖”字的另外一个意思是“治理”“监督”(《周礼·地官·司市》:上尹涖市;《孟子·尽心下》:国君之予吏也,务求贤而消其过);“莅”是“涖lì”的繁体字——很显然也是动词。 所以,“莅任”和“莅临”是不同的概念,“莅任”就是上任、就任之意,“莅临”则是指来到某处或参加某一活动(多用于接待场合)所以有“敬辞”的含义在里面.
其次,这个字跟五行没有任何关系。
1.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把汉字归纳成六书,其中就包括象形、指事二字。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这样解释这两个字:“象形者,像其生之象也”。也就是说造字的时候是根据事物的形状来造字的,例如日月的“日”“月”,山川的“川”“山”等(详见《说文解字》卷一上),而“莅”这个字本身就是根据官员巡视的样子造出来的一个象形文字。
2.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把“莅”归入“目部”中,而清代段玉裁作《说文解注》又把“莅”归入了“见部”,现在一般以段玉裁的说法为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因为到了东汉时期的汉字已经发展出了偏旁部首的概念,而在西汉时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偏旁部首体系,因此才导致两书的不同。
3.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莅”做了如下解释:“视必详审,故曰莅。凡言莅止者,既莅而后始可止。”这里的“视必详审”是说官员视察民情的时候必须仔细认真才行,这样才能做好领导的工作;“莅且乃可止”说的是只有领导来了才能停下来办事儿,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要接待上级领导。可见,许慎是把“莅”当作了一个动词来看待的,并且赋予了它一定的含义。 而段玉裁则认为“莅”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并进一步指出,当它作为动词使用时意为详细审视,而作为名词时则有临御、监临、督察、巡察四方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