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股票不能折价发行?
因为折价发行,意味着原有股东要付出额外成本,这相当于把原来属于股东的资本公积金转移给了新股东,损害了原股东的利益; 同时对于认购方来说,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获得股份,就相当于用更少的钱买了更多的东西,收益增加;因此折价发行的行为对认购方有利而对现有股东不利。
一般新股上市都是溢价发行,这是因为新公司有更大的发展预期,市场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新公司的股权。而老公司由于经营稳定、盈利能力强,市场往往给予较低的评价,因此新发的股票相对于老股折价出售。但是上市后股价往往会出现波动,可能一开始是上涨态势,也可能出现下跌的情况。 在股市中,人们把刚刚上市的股票叫做“新人”,已经上市一段时间但尚未退市的股票称为“老人”,刚上市的新股又被称为“次新股”。从2013年到2022年7月末,沪深两市一共有867支股票成功上市交易,其中494只个股的股价曾跌破过发行价,占比超过一半。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会在IPO发行前进行询价,通过向机构投资者和网上投资者集中定价的方式初步确定发行价格区间或发行底价,然后在底价的基础上通过竞价最终敲定发行价格。一般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会倾向于给出较高的报价,网上投资者往往会更加保守,给出的报价也会更低一些,从而导致新股最终的发行价格集中在中间水平。如果发行价过高,那么中签后卖出所需缴纳的印花税和手续费就相当可观,所以投资者大多不会选择继续持有。但如果发行价过低,就会损害原股东利益,造成折价发行。
在IPO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取消发行或者终止审查的情形,根据证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共有51家企业的首发申请被取消审核或被终止审查。这些企业大多是因被现场督导时发现了重大异常情形导致自查未果而被终止审查,比如山东玉马窗业有限公司就是因财务数据存在重大差异被终止审查的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