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五行属木吗?
这个问题有趣味,首先我们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家是什么?“家”有居室、房屋之义。《说文解字》解释“家”的字形结构时说:“家,居也。从宀,豭省声。”可见“家”的本义即指房屋,引申则有家居、家庭之意。 古人造字是很讲究的,“家”的上半部分其实就是一顶遮风挡雨的帽子,下面部分则是一个房子,整个字形合起来正像一栋屋宇。古代把有盖而又形状像“家”的东西都称为“家”,比如:
(1)竹简 (2)乐器中的琵琶 (3)乐器中的羯鼓 (4)古兵器中的戈戟 (5)古交通工具中的伞 (6)农作物中的稻粟 现在我们再看五行里“木”的结构,上面一片树,下面一个“未”,而“未”其实是八卦图中巽的象形,代表的是树木茂盛的意思。因此五行里“木”的特点与“家”是非常相似的,都有树木茂密、生机勃勃的含义在里面。 “家”是住宅、居所;同时也有家庭的含义。而“木”则是植物,且是有生命力的植物。如果我们把“家”比做女人,那么“木”就是男人,因为“木有枝干有形”,正好对应了男性的阳刚之气。 所以无论从字形还是五行本身的说法,都是支持“家为木”这一说法的。这也是最为普遍的理解和认同。
然而,我们再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古人建立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体系来解释世界万物的起源和运行规律,是以水作为起点,而不是以木开始的。《尚书·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一曰水”的“水”可不是普通的水,而是代表无限大的宇宙汪洋。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五行中“木”的位置其实是在“二曰火”之后的。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五行相生相克的顺序:“木谓之曲直,火谓之炎上,金谓之从革,水谓之润下,土谓之中心受盛。”这里把“金”放到了“木”之前。同样,在《吕氏春秋》中也提到了五行的相生的顺序为“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金生水”“木生子”才是正常顺序。 而这个顺序正是建立在金克木的基础上的,如果“木”在“金”之上,那岂不把“金克木”变成了“木克金”了吗?这是不符合逻辑的。所以,“家为木”的观点其实是站不住脚的。我个人认为“家为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