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字属五行属什么?
《说文》中解释儒字为“儒,柔也”。段玉裁注云:“言其柔懦耳,非谓儒者之德如木之柔软也。”“柔”指性格温良、忍让;“懦”指懦弱、软弱。二者都含有消极的意思。“儒”字在《说文》里的五行属性被定义为木。 然而,后世很多学者认为儒字的五行属性应当是土,因为“儒学以服务为人,教学以教化天下,其功在土地,故儒属土”(程颐语)。这种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比如张居正的《儒医赋》开篇就说“夫儒者,吾土人也”,把“儒士”称为“吾土人”,可见儒是土。又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说“凡儒者,皆土也。” 还有学者认为儒字的五行属性应该属于火。比如李炳南在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说“儒家思想的主干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因此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的产物……所以儒可理解为‘春’秋战国这个时期的社会意识。那么儒字的五行就是火了。”
还有人主张儒字的五行属性应该是金或水,这里不再赘述。 现在来看,儒字的五行属性究竟该是什么还很难断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儒字确实与木有关系。首先从字形上看,儒的偏旁“儒”是一个形声字,它的本义就指代替帝王受“礼”的人,而古代祭祀和征伐都是帝王出兵动武的大事,所以这些活动都要用牛、羊等祭祀品,“孺”字表示的这些祭祀品都是木属性的动物。其次,孔子倡导的“仁”的学说被后世儒家认为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而“仁”的字面含义就有“二人”表示的“人”与“二木”表示的“树木”,即人和草木都属于仁的范围。
总之,由于儒字与木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我把它列入木的范畴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