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纳音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一开始学八字的时候也非常好奇这个问题。 我的导师曾经给我们说过,五行的本质是什么,他说五行就是五种运动方式或者说是五种形态。水为润下,火为炎上,木为曲直,金为从革,土为稼穑。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归结为水、火、木、金、土五种基本形态。
接着他又说,为什么是五个呢,因为阴阳是两和个中位;为什么是形态而不是实物呢,因为我们讨论的是事物运行规律而不是个别事物的具体形象。接着他举了个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比如在命理学里,月令代表人的兄弟姐妹,如果月令透出天干而地支暗藏而不显的比劫,就说明这个人有同父母兄弟多且关系亲厚的人;而如果月令通根透干,就说这个人虽然同胞多但有竞争关系。原因就是因为比劫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支上有根气,又有天干透出的人,如同森林里的树木,枝叶茂盛,这样一个群体的人自然多了;而支虚透干的人,如同灌木丛,尽管枝繁叶茂,但毕竟一个分支里只能有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因此人不会太多。
后来接触了纳音,我发现纳音其实是以五行为中心的一种时间分段法。比如大海水命,就是以水为中心,在时间范围里分属于水旺的时间段(子午卯酉)。又如沙中金命,就是以金为中心,在金旺盛的巳酉丑三个时间段内出生的人群都属于沙中金命。再如山下火命,就是在夏至到冬至这一段时间里出生的火命人群都属山下火命等等。
后来学了六十甲子纳音表后,发现原来以五天为一循环的纳音与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干支每一轮十天的起止时间和立春夏至霜降立冬大寒之间都有一个固定的循环周期。比如甲寅乙卯大运里的甲乙木,每隔十天就会受到一次太阳的照耀从而发生一次质的变化,这样一路往前走,遇到丙辰、丁巳大运时,甲木就会遭遇水克火泄,进入衰败期,等到庚申辛酉大运时,甲木又会受到金制的克伐而衰枯,只有到了壬戌癸亥大运,甲木受制最为严重的十年,才会从新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