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几划五行属性?
6画。 《尔雅》解释为“六曰均布,均布日承”。即均衡分布的意思;东汉学者周兴在《汉书注》中解释为“均平布散”,即均匀散布、摊平的意思。 古人造字非常讲究象形,所以这字的字形就很有意思——上面是“上”,下面是“下”,中间是两个“十”,这就是把“均”“布”的轮廓像形地描绘出来了。所谓“均布”就是平均分布、匀铺。
这个“均布”用现代汉语解释就是:横平竖直、笔端露出(笔画)、间架结构协调、布局匀称美丽。这是书写汉字最基本的要求和原则,也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功力和目标。 “承”字五行属于木,因为汉字字体结构都是上下左右均衡的“对称型”,所以五行属性属土。
为什么是土而不是金或水呢?这里有一个故事:宋代大儒朱熹在评论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的字时说过这样的话:“写‘褚体’,须要入少室山(少林寺)。”明代文人杨慎补充说:“此语妙甚!然写褚体入少林者,以俗字比之耳。真字虽肥,不流软懦;假字虽瘦,不伤筋骨。惟真字有骨,假字有肉。”
清代书画家梁同书的《草书韵简》中说:“真行无往不复,偏旁左顾右盼,皆须乘字势,活其气,则骨力自然生矣。” 朱熹所说的“俗字”显然就是指民间流行的“草率字”——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手写体”。这种字体最大的毛病就是笔画随意减省、结构散乱,从而丧失了“骨力”。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笔画是构成字形的基本元素。如果一笔写不出或者写了错别字,就会影响整个字的结构和意思。因此写字必须从一笔一画开始,追求规范、正确。 这看似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不理解,以至于出现越来越多的“错字”、“别字”甚至“无字”。比如将“一”字写成“二”,将“没”字误认为“有”字……这些“错误”看似无伤大雅,其实是很严重的“失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