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五行是什么?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相应的五色、五味、五季、五脏等。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古人对中国文化“天人感应”的哲学思考,也蕴涵着先民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尚书·洪范》记载了箕子向周武王述说五行,说明它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论,它对事物采用整体动态式的观察和分析方法,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是静止固定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相生相克、相乘相悔的状态之中。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学说用来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它包括以下内容: (一) 五行的性质:指木、火、土、金、水的运动状态,即木的伸展、火的升腾、土的丰满、金的清肃、水的润下。
(二) 五行的方位:东木、南火、西金、北水、中土。
(三) 五行的生克关系: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士克水。
(四) 五行的制化关系:木旺则火衰,水旺则克火,火旺则土焦,金旺则废木,土旺则掩水。
(五) 五行的升降出入:木升火长,金水相涵,土居中央,有如釜底烟尘,金临绝地,有如井底之蛙。 了解了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就可以理解中药的四性五味、归经作用等,并可用于指导临床用药和中西药配伍。因为药物的性能不仅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质,而且与炮制、制剂、用量等有关。同时,对特殊体质的人群,如婴幼儿、儿童、孕妇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来说,运用五行学说还可以指导此类人群的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