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五行属于什么?

齐翎杉齐翎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说文解字》解释“梓”为:“楸也,从木,宰省声” 可见其本义是指木材的一种,是一种楸树。因此,梓的五行属性是木! 从古代文献记载看,在周代就有以树木给官员封地、封爵位的制度了。如《诗经·大雅·绵》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得王友,爰及姜女, 聿来胥宇。 徂兹洛邑,既基亦坊;庶民伐木,作止惠堂。 爰屋益辟,爰居益昌,乃宅是墟,乃家周邦。”意思是太王一统天下后,把一块块土地分封给诸侯(周人的祖先),其中有一块地方叫“梓”,就是梓里或梓乡,后来就称为故乡了。不过由于年代久远,这个地名已经找不到了。据清代著名学者崔述考证,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山西省稷山县。

2、《史记·孔子世家》也有相关记载 原文如下: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夫子何其人哉?’仲尼曰:‘臣性鄙,不知谈兮。君胡不使知臣者问乎?’景公曰:‘善。’乃使晏子问焉。晏子对曰:‘先君王举诸侯不私卿,先君是周公,太公望其后。夫周之兴也,凤鸟至,日月光照于不谢之门,四海同若一泽,无以异;王业之兴,亦犹此也,而桓公兼行君子之道,不独观其细故,必通之以大义,所以霸也。今孔丘自以为正乎君,而不顾其能否可利无患,譬之若玉之于槃、瓦器也,用璞则王,用盘则丧。’”翻译成现代语就是:“此时正值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国的齐景公和宰相晏婴来到我们曲阜游学访问。景公向孔子问道:‘您这个人怎么样呀?’孔子道:‘我不善于交谈。请让我让知道我的国君派知道我情况的使者吧!’于是景公便命晏婴去询问孔子。晏婴回答说:‘早年的君主选拔各诸侯国的大夫的时候是不偏私的。当年的先君周成王是周公旦,太公望是他的叔叔。周之所以兴盛是因为凤凰来了,太阳月亮的光芒照耀到了从不凋谢的大门上,天下如同一个湖海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大王的兴起也是如此啊!而且齐桓公兼有君子的美德,不是只看到细微末节的地方而是能把握大局的人,所以才成为霸主。现在孔丘他自己认为是对君王很正确的人,却不考虑他的才能是否能够被利用而没有忧患,这就好比美玉和瓦器的关系一样,要是用做玉的盘子那就不合适了。’” 这里的“梓”就是指孔子出生的那个地方叫做“梓乡”或“梓里”。因为当时还没有简化汉字的习惯,所以“梓”“李”“张”等姓都是三个字的复姓。例如:孔子之父叔梁纥即字季孙,名梁纥,姓叔梁氏,氏是贵族的分支,又称氏,后世合二为一称姓氏。 古代的“梓”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家乡的意思。今天的“梓”仍然保留了古代的含义。只不过人们习惯省略前面的地名或者简称而已。比如我们湖南的湘潭就叫莲乡,但很多人不知道这里以前的地名叫莲乡;广东梅州的客家话仍然管自己的家乡叫嘉应州或者原嘉应郡的俗称“嘉应岭”。

3、根据以上历史资料可知,虽然梓的五行属木,但是古人最早用梓指代的并不是木这种自然现象,而是一个特定的人文环境,而这个特定的人文环境又正好对应了当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生态特点。因此在后来的演进中也就没有变化。一直沿用至今。 梓的五行属木其实是一个误会罢了。

优质答主

《说文》云:“梓,楸属也。从木,宰声” 也就是说“梓”的属性是植物——树。 “子”字中“宀”表房屋建筑;左半为“宀”,右半为“示”——古代有祭祀天地、祖先的风俗习惯。 在古人看来,建一座房子是建立一个家庭,祭祀祖先和天地就是建立一个国家与民族。(详见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序》) 所以“子”“女”都有房屋的象征意义在里面。 从“宀”看房屋建筑的“子”与作为植物的“梓”关系密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