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孩子不能哭?
在中国传统的“相”学理论中,往往把一个人能否哭,能否尽情的哭,能否流眼泪,能流什么样的眼泪,当成一个重要的观察要素。比如,古代对女人有“七出之条”,也就是七种必须休掉的条目,有一条叫“盗窃”,也就是女人得有小偷小摸的习惯,偷鸡摸狗的事儿得干,为什么呢?因为这说明人有求财的心啊,小气,惦记着钱,惦记着利,将来过日子日子才能越过越殷实不是?
还有一条是“口舌”,也必须嘴甜,必须伶牙俐齿,为什么呢?将来才能在男人喝多了,累坏了,烦火了,心里有事儿的时候去安慰他不是?“口舌谏纠,言辞清慧”,也就是能说会道,巧舌如簧。而另外两条是“妒忌”和“阴为”,也就是说对别人不能眼红,得能包容,要心胸开阔并且积极主动能干,这样小日子才能过的滋润不是?
你看,偷盗、口舌、妒忌、阴为,是“四不可除”,是古代大老爷们儿们不能休掉老婆的理由,换句话说,即使老婆子有这事有那事,你也不能休,得包容。但是还有七条女德,女德是女人必须具备的,是她的本分,一旦违反了这七德,老七你必须滚犊子,必须踹出去,哪七德呢?第一条就是“妇乱发,谓哭无时”,就是如果一个女的在不能痛哭的时候痛哭流涕,不能掉眼泪的时候掉眼泪,那就完了,你老七必须滚。你看,这就是古人对女能哭,且能尽情哭的一种追捧。
我们看男人,男人也是一样,《孟子·告子下》,里面有四条是“四不孝”,就是说不孝顺父母的理由,第一条不是“殴打父母”,也不是“不给父母赡养费”,更不是“生了个孩儿给外人”,而是“不顾父母之养”,意思是不照料父母的生活,这第一条就差不多把现在所有的啃老族全踢出去了不是。后面还有“惰其四体,不顾父母之养”,就是四肢都很懒散,也不伺候爹娘。第三条叫“好货财,不顾父母之养”。“好色,不顾父母之养”,你看,都不让养狗,不让养猫,不让养鸟,就是让你围着爹娘养,而这些都不算大不孝,最大的大不孝是什么?孟老先生说“不娶妻生子”,连个能绕着爹娘养的给养出来,那是最大最最大的不孝,这都是孟老先生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