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有辐射吗?
人体中的电磁场与外界的电磁场是互相影响的。当人体处于较强的电磁场中时,人体本身也变成一个感应源。外界电磁场可使人体组织因产生感应电流而受到影响,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外界电磁场的强度、频度、极化方式以及人体与电磁场间的距离和接触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讲,接触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危害越大。电磁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天然源和人工源两种,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更关注的是人工源电磁辐射。所谓人工源电磁辐射,指人类为了某种目的而生成的电磁辐射,其辐射的频率、波长、极化方式和强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连续性和突发性,人们把这种人工源电磁辐射称作电磁污染。人们把低频段磁场辐射称为 ELF 辐射,主要来自输电配电线路和电气化铁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磁场辐射属于 ELF 辐射。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我国 500KV 及以下输电线路的地面场强在 2.8-57V/m 之间,平均 16V/m ;电气化铁道的地面场强在 2.8-59V/m 之间,平均 30V/m 。
人体电磁场理论是研究电磁波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论。一般来讲,人体对环境电磁能的吸收功率,称为人体暴露于电磁场中的吸收率,用SAR (SpecificAbsorptionRate) 来表示,简称吸收率。其定义为单位生物质量的发热功率,其单位为 W/KG 。人体吸收电磁辐射后会产生热效应,当人体全身平均吸收率超过 4W/KG 时,人体体温将明显上升,会引起身体不适。国标取低于该限值两个数量级为容许限值,即 0.08W/KG ,并规定暴露在额定频率在 3-3000MHz 之间的电磁场中时间不超过 6 分钟的人体吸收率不应超过上述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