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是杭州吗?
1、“杭城”不是“杭州”,这是由历史原因决定的。 公元978年,宋太祖把亲弟弟赵光美封为秦国公并任命他为杭州知州,开始设置府治(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但当时杭州的人口和城镇规模在江南诸州中并不靠前,因此宋朝在杭州附近设立了临平、盐官等镇来拱卫州城,并在西湖周围种桑养蚕以供应丝绸之需。
到南宋时,因为临安(杭州)成为国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依托着丰富的丝绸生产经验和发达的水运条件,临安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丝产地。为了满足都城需求和维护军队供给,南宋朝廷先后在杭州附近设立了不少市舶机构和征榷机构(管理海关、税收的机关),还设立了平准务(国家垄断性贸易企业),专门负责采购生丝和绸缎,以及销售政府用度所需物资。这些机构的设立,大大促进了杭州及周边经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丝绸生产和外贸的繁荣,南宋时期杭州人口已经超越江宁(南京)而仅次于京兆(西安),从而成为国内第二大城市。不过在当时,“京兆”“金陵”(南京)和“余杭”(杭州旧称)并称三都。 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南宋时期的杭州文化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一点从当时的文人雅集和文学创作就可以管中窥豹。如杭州民间收藏的很多古籍,常被文人们聚在一起阅读、探讨、考证。
与此同时,杭州的文学创作也十分活跃。著名的文学家有吴文英、周密、张景、王沂孙等;著名词人则有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等;著名的书学家有赵孟頫、鲜于枢等;著名的画家有龚开、马和之、夏圭等…… 总之,在经济和文化上,南宋时的杭州无疑是全国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正因为如此,元代设行省后,杭州被称为“浙西路总管府”,明代改为“浙江都司”,清代为“江南省”。民国初年才恢复浙江省简称“浙”,并在省境中部置一“杭”字符号代表杭州。
宋代以来的“杭城”,特指杭州及其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