鈢五行属什么?

桓花文桓花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你好,玺与玺这两个字在现代被混用,其实是错误的用法。 秦统一六国后,规定天子只有一枚印,叫做“玺”;诸侯王印称为“印”或“信”,一般官员的官印称“章”。 因为“印”“信”“章”都是刻字的印章,所以人们也把它们统称为玺。 秦始皇以后一直沿用到汉代,汉以后一般称为玺或印。

而“鈢”这个字,是清代汉字改革者魏允璋所造的字,取“玺”的谐音,表示印章的意思。 他的《正俗斋集》收录有《改篆说》一文,详细阐述了他的理由和意图(虽然我觉得这个字太复杂了)。 他在文中提到清人阮元著《篆刻图录》中收有一方印,文字为“臣宝”,即秦始皇丞相李斯的印文,作者解释说: 这个“宝”本应写作“寶”,但“玉部”、“貝部”通用,因此这方印实际应该作“璽”,而非“寳”,但他没有发现这一点。 “鈢”就是由此而来的。 在他看来这是错字,应当改正,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了这个新汉字——实际上这只是形讹而已,并非错误。 他还认为这个字形更为美观,适合用作印章,于是造了这一字用以指代印章。 这并不是汉字简化,而是他个人的汉字改良行为之一,并未得到官方认可,现在已无人使用这个字。 而且我认为,既然此字来自印章,那么它本身就是一个印章体楷书,已经十分美观,没有必要再改造。 我个人认为,在讨论问题时,最好不用非标准用例。例如古代人说话不常带儿化音,所以我们今天不能把“买卖家”读成“买儿卖儿的”,这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优质答主

鈢,在《康熙字典》中音xi(去声),在《字源》中音hi(上声),而在网上搜索“璽”时显示的读音是di(第四声),那么,这个字到底念啥呢? 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太大意义.

因为汉语拼音是在上世纪50年代才确定的,而“璽”字的字形在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这些朝代中都有变化过多次,所以不可能每一个时期的“璽”都读同一个音,也不可能每个时代的“璽”的字形完全一样,更何况到了今天呢?我认为还是应该以古文字资料来考据“璽”的字形演变和发音过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