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的五行是什么?
“乐”这个字的起源很早就有了,甲骨文的形状像是用弦绳挂起的葫芦(或者是像钟状的葫芦),本义为古代一种悬挂于屋下的乐器。金文的字形和甲骨文基本一致。 战国时小篆的字形演变为上下结构,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弓”字。“白”“弓”合起来表示白色的弓;而“乐”字的本义则由用来演奏的乐器变成了音乐的意思——因为古人认为“乐”字上面的部分代表白色,而白色在五音中属于“宫”音。
汉代隶书演变为“乐乐”二字,楷书又发展为现在的结构。 从古文字演变的过程来看,古代的“乐”字本来就是个会意字而非象声词。从金文到小篆再到隶书再到现代汉字,“乐”字的字形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乐”的本义始终是琴、瑟等乐器。但是为什么到了今天却成了指声音呢?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随着语言的演化发展,古代的象声词演变成今天的形容词,比如“呱呱坠地”中的“呱”原本就是鸟的叫声,后来演变成形容婴儿哭声;二是现在人们已经不习惯于用具体的器物来指代抽象的声音了。
《诗经·周南·关雎》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郑笺》解释道:“今时琴操有《良瑟操》诗云‘良玉生于深山’,以美瑟比喻淑女也……瑟有二十五弦。”可见瑟在古代是非常精美的乐器之一。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在古代不仅是艺术更是礼制的一部分,因此“乐”字的部首一般都用“立”而不是“心”——心是灵魂之所居,而乐是天地所共。 此外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古代许多名词都是五行俱全的,比如日、月五行属金木水火土,东、西方属阴阳,春、秋季属五行,东南西北四方也是五行俱全,甚至就连中国人都具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那么作为音乐的“樂”又是哪一行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乐是声音不是乐器。 其次我们还可以知道一点,那就是乐指的是雅正和平之音,也就是宫廷之乐,它一定是美好的而不是让人听了不舒服的。 所以乐肯定是土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