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獣指什么生肖?
是指鼠。因为困兽犹斗,斗字有“犬”,而古代祭祀用狗或猪(豕),故以犬、豕合称。见《周礼·天官·笾人》“祀五帝则鸡黍”唐贾公彦疏:“祀五帝日禽用鹊,夕豚用雉……此特举二物者,以其鸟可飞,故制日祭;豕性钝,故制夕祭。”又,困兽,语出《庄子·秋水》:“困兽犹斗,穷鱼反窜。”
这显然不是凭空而来的。古人设坛祭祖,中间是供桌,上摆着祭祀用的酒肉,周围围着一圈麻袋片做成的垫子,即所谓的笾。《尚书·顾命》有载:“王在应门之内。”孔安国注引汉儒说:“堂下广一室,东夹之室。”宋王应麟补充解释道:“应门,主庙之南门也。”可见,祭祀时,牲和粢盛等礼器放在中央的供桌上;围起的麻袋片垫子代表围墙,里面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
至于“困兽犹斗”的涵义也就很清楚:象征性的围墙内,祭祀用的东西被摆成了个“鬥”字形状。 这样的摆设必然是有寓意的。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名字得正叫“鬥”才行。这个“鬥”字既像“犬”又像“士”,暗示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
在父权—夫权制度下,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各有其位,各就其位才能“礼”,否则就是僭越。用现代人的话来说那就是:搞祭祀这事儿你得有个“正名”,名不正就不符合礼仪,就得挨批评。 这个“正名”还必须是从古至今一以贯之的。如孔子说他祖上是宋国的贵族,所以姓孔,名丘。但到孔子这一代的时候家道中落了,没有封地了,于是不能跟姓宋的贵族一样排姓,而是从父亲的名字排姓——伯尼。这是孔子自己说的:“仲尼,伯尼者也。”“微尔,吾无以知今之世。”
然而到了后来,姓的地位下降了,可以任取;氏的地位提高了,成为身份的象征。于是人们纷纷改姓,把姓摆在前面,氏放在后面。司马迁的祖先就是这样:他们原本是宋国贵族,姓宋,氏司马,后来家道中落沦为平民,就把两个姓放在了前面:司马迁。这就是所谓的“姓在前,氏在后”。 从“斗”到“鬥”的变化恰恰反映了这种由氏到姓的倒序变化。 “鬥”字的构形同样表明了这种变化的方向:上面是个“士”字,代表阶级地位;下面是个“田”字,代表职业。一个劳动者阶级的绅士(士),通过劳动(田)获得地位。这显然是现代语言中的“士农工商”的“士”。